終於完夢~完成226距離|Challenge Taiwan 2025
3.8公里開放水域游泳、180公里單車、42.195公里全馬, 每一個項目都是從未嘗試過的挑戰。
經過24週的訓練, 以及比賽日十多小時的煎熬...終於完成了總距離226公里的大鐵賽😓
衝線的那一刻, 心情出乎意料地平靜 (可能是因為太累,連激動的力氣都沒有了)
儘管這場比賽的主辦單位不同, 但我的腦海中仍不禁為自己喊出一句:「YOU are an IRONMAN!」
即使未來回憶起這一刻, 那份難以言喻的激動, 依然會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曾經我以為辦不到
剛開始學游泳時, 覺得完成226公里的距離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時連在25米的訓練池都游得像溺水一樣。
更不用說上岸之後還要面對180公里的單車騎行, 以及緊接著的一場全程馬拉松。
而且體型超級瘦弱, 纖細的手臂以及瘦削的上身在划水時總覺得使不上力...
加上一次摔車的意外, 導致前臂開放性骨折。即使骨頭癒合了但活動幅度跟力度都永久受限,
每次用力都會隱隱作痛, 自己都開始懷疑...是否離三鐵的目標越來越遠?
但或許...正是這種「辦不到」的想法, 更加會推著自己一步步向前, 希望能突破自己!!
即使後來能順利完成了113公里的賽事, 但我依然覺得要完成到226距離像是遙不可及的事。
關於 Challenge Taiwan :
Challenge Taiwan 是亞太區最盛大的鐵人三項賽事之一。每年吸引近7,000名選手齊聚台東,共同感受比賽的熱烈氛圍。
這場賽事適合從初學者到職業選手的所有人參與, 得天獨厚的山海景觀讓選手在挑戰自我的同時, 也能享受東台灣的自然美景。
賽事提供多樣化的距離選擇, 除了奧運距離、半程鐵人113和全程鐵人226外, 還有衝刺距離、接力組、小鐵人以及家庭組等。
比賽路線規劃極具特色, 選手們將在活水湖清澈的水中展開游泳賽段, 沿著太平洋沿岸的自行車道馳騁, 最後在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完成跑步賽段。
除了激烈的比賽外, 大會更精心營造出嘉年華般的歡樂氛圍, 讓參賽者和加油民眾都能充分體驗鐵人三項運動的獨特魅力中。
▼ 2025年的賽事於4月26日至27日舉行
▼ 226組別的關門時間有17小時 / 113組別關門時間有9小時 (還要看每項的限時)
報名: 要先看有沒有緣份!
去年226組別的報名名額記得差不多一星期才滿。沒想到這次CT2025的早鳥優惠開放報名竟然在短短20分鐘內就額滿了!😱
幸好我選擇的是226組別, 因為我是在113組別額滿後才能成功進入報名頁面填寫資料...
如果我報的是113組別就已經要再等待多一年時間了。
當時報名後也打了一篇有關報名費用、過程和預訂住宿的經歷 : >> Challenge Taiwan 2025 |報名、住宿預訂、商城購物篇
賽前準備 - 從零開始的訓練:
在2023年完成Ironman 70.3 Japan 後就完全停止了游泳和跑步, 騎車也只是在輕鬆騎行 (又偷懶😅)
所以...訓練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目標是達到能夠完賽的能力...我計劃用大約6個月, 共24週的時間來準備。
雖然226距離的訓練強度相對較低, 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除了需要持續堆疊訓練量, 還得應對工時長的工作。
過去幾個月裡, 生活節奏都被訓練和工作填滿, 幾乎沒有時間娛樂。感謝家人的包容和支持, 讓我能夠專注於目標!
萬事起頭難!! 剛開始訓練的兩個月是最辛苦的。當時的肌力、耐力和有氧能力都很差...訓練完一天就想休息三天來恢復😓
第一課游泳連500m都游不完就要上岸了...因為累得完全划不動...
第一課跑步跑10公里已經是極限...配速7min/km 但心率卻已經進入Zone 4...
面對這樣的狀況...只能告訴自己:慢慢一步一步地適應起來。 透過逐漸拉長訓練時間和距離, 慢慢地為比賽做好準備。
特別是游泳訓練, 每次游過1900米前臂的舊傷就開始隱隱作痛...但除了咬緊牙關適應....都別無選擇....
賽前訓練:
這次成績不算很好...就不打這麼多了...
訓練主旨是訓練要有一致性, 另外慢慢去習慣訓練到慢慢增加訓練時間, 管理好身體儘量不要令自己身、心都厭倦訓練。
訓練的補給也要一併去做, 平常都會吃下80-120g的碳水。一來要讓腸胃適應, 二來都是要適應!
雖然鐵人賽算是個人運動, 不過可能跟一班團友一起訓練, 時間真的過的很快! 也沒有這麼痛苦!
Challenge Taiwan 2025 賽前準備 & 周邊
有關出國單車託運、台鐵、台東住宿、選手報到過程與交車以及會場購物, 另外打了一篇:
>>>Challenge Taiwan 2025 | 出國交通、住宿、選手報到/選手交車、Expo 購物篇 Part.2 <<<
因為擔心來不及處理所有事情, 所以決定提前兩天抵達台東。沒想到當地天氣比預期炎熱, 看來要等大會決定是否開放防寒衣。
從高雄出發後就感到很忙很累...長途車程、行李搬運、單車組裝、行李跟裝備整理, 再加上選手報到、整理選手包和交車手續。
好像整天沒停過都在森林公園和鐵花村兩邊跑😓 到最後都沒有在活水湖試游, 甚至連賽前晚宴也不想去...選擇提早回飯店休息
▼ Expo博覽會
▼ 會場商品肯定要購買
▼ 交車日當天, 天氣報告預測有機會下雨, 不少選手都為單車裝上防雨罩
仍然是騎美利達銳克多改裝的車子 (Merida Reacto), 1x大盤+飛輪保守一些更換成TRW牌的11-34T,
外胎也更換了Vittoria Corsa Pro 的管胎, 座管後面則換成Topeak Tri Backup系列的支架和維修包
▼這次在座管後面裝上了維修包, 雖然重量增加了幾百克, 不過萬一出事都可以修理, 總比退賽好...
補給策略:
賽前3日開始增加碳水化合物補充, 盡量將自己的油箱- 肝糖補好補滿。
賽事期間, 長時間的運動下碳水也不能吃不夠, 大約每小時補給 80g-100g碳水。
單車補給得最多, 每小時兩條能量膠+沖粉劑, 大約吃到90-120g每小時。跑步補給大約吃到8-90每小時, 2包能量膠。
想要吃的多又不是可以吃的下去, 所以在平常訓練, 特別在長距離訓練時會嘗試和模擬能吃的量。
跟耐力訓練一樣要慢慢地適應和增加起來。除了訓練耐力也要訓練腸胃, 也可以找一下每小時可以吃多少碳水。
單車份量的能量膠都倒在水壺內, 更方便儲存和補給。跑步份量就將一半放進特殊需求袋裹, 不用攜帶過多在身上。
▼準備這場三鐵賽的補給,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多久才完賽, 所以預多一些...總好過不夠。
補給包括: Winsport能量膠、Crampfix抽筋水、SIS咖啡因能量膠還有BIX粉劑
Challenge Taiwan 226 比賽日
🏊♂️ 游泳賽段 - 3.8km
游泳賽道:
台東活水湖位於台東森林公園內, 是一座人工湖泊, 平均水深約2.5米。
3.8km的游泳賽道是圍繞著長方型的活水湖, 以逆時針方向游兩圈。完成第一圈後不需要上岸, 直接開始第二圈。
根據大會規定, 水溫低於攝氏24度才會開放防寒衣。但最終決定需由大會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並於賽事前幾小時公佈。
賽前一直祈求着大會能開放防寒衣, 特別是最近幾天氣溫越來越高...好在大會廣播宣布當天開放使用, 心裡頓時踏實不少!
原本計畫靠著岸邊游, 現在可以往內線移動等待出發😂
賽事倒數時心裡還在想這次會不會出意外, 沒想到意外馬上就發生了…
鳴槍後剛踏出第一步就滑倒直接插進水裡...手掌被石頭磨掉一層皮還流血...傷口看起來挺深的😓
但這種時候實在沒理由上岸去醫療站處理, 只能選擇繼續往前游。
幸好不是海水, 不然傷口肯定會劇痛, 不過當下也沒太多時間想這個問題。
下水後每位選手都會爭著游自己的泳線, 所以都是在水中打架, 不意外中了幾拳和腳之後各自都找到集團來游。
(賽後才發現額頭上腫了一個大包😓😓)
剛下水就遇到和以往開放水域游泳時相同的狀況...在水中總是無法順利吐氣...
不知道是身體還沒適應, 還是因為陌生水域的關係。但這次沒有因此而緊張,
反正游個200-300米後就會慢慢適應並恢復正常游泳節奏。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經驗累積吧...?
幸運地找到一個速度跟自己差不多的小集團來跟著游, 不僅省力還不用經常抬頭來定位。
活水湖水質真的挺清徹, 可以輕鬆看到手錶的配速。進入第二圈時, 隨著太陽逐漸升起, 明顯感受到水溫明顯上升。
回程段更感到明顯悶熱🥵 就這樣跟同一個集團完成了兩圈, 平安上岸!第一時間立刻拉開防寒衣散熱🥵🥵
配速跟自己的目標2:20/100m差不多, 但過程比起在泳池游得更輕鬆!
時間 1:27:40 (2:18/100m) 總排:155 分組排: 17
▼ 雖然照片買了大會的套餐, 但只包括帶有號碼布的照片。游泳照片單購一張要NTD$210..不捨得😩
🔄 T1 轉換區
從活水湖走到轉換區好遠呀....邊行邊想待會需要做什麼, 見有洗手間就衝了入去。
拿取轉換包, 在更衣帳篷內先坐下, 吃下能量膠> 脫掉防寒衣> 穿上卡鞋> 戴上安全帽> 出帳篷牽車
🚴♂️ 騎車賽段 - 180km
自行車賽道:
自行車路段需要騎180km 的丘陵路段。由台東的中華大橋順著台11線往北騎至八嗡嗡折返, 來回兩次。總爬升高度為1,545m
沿途會經過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峰都蘭山, 也可以欣賞到東部大平洋水海岸線的美景。由於賽道不是完全封閉, 需要與汽車/機車共駛
總爬升高度⛰️:226km 1,546m /113km 773m
單車配速目標是維持160w-165w (IF 68-72%) 的功率騎行 (約2.9-3w/kg), 心率目標145以下。
補給目標是保持每10分鐘喝一口水, 每20-30分鐘吃一包能量膠 (都裝在水壺內)。
每小時大約是80g-120g碳水, 再看看當時的腸胃狀況再作調整。
第一圈:
去程都是吹着側逆風, 盡量將身體縮起來減少風阻, 同時也需要用很多腰力來穩定車身, 否則很易偏離至左側行車道😰
望見碼錶的心率都維修着130bpm 左右就嘗試向高標功率來騎, 但發現速度始終徘徊在30km/h上下..
一度懷疑是否自己的功率輸出太低..因為這半年都是在室內騎訓練台, 對現實的速度感跟路感都很差..
雖然知道東海岸景色很美, 但此刻只希望自己可以對抗風阻, 根本沒有心情來欣賞景色。
特別是經過八嗡嗡路段時, 本應是景色最美的一段, 卻也是風勢最強的一段😓 通過補給站後更需要去爬坡....
不過回程情況與去程截然不同, 感覺自己就像在飛行😂 這45公里平均速度差一些就達到39km/h。
⏱️ 在Strava找回第一圈90km的時間約2小時35分, 均速35.1km/h。這一圈感覺到狀態好像不錯, 並不覺得累, 而心率更是保持在140bpm以下, 只覺得腰很酸...
▼上斜時更換騎姿讓腰部休息一下
▼當時差一些走錯路直衝回市中心😂
第二圈:
這圈的風勢大致相同, 但路上出現許多其他組別的單車。不過感到奇怪的是看到挺多選手都在"勾車"🤔
甚至有些選手形成小集團一起騎乘, 要超越他們就必須切到左側車道才可以...
不過自己又有狀況發生了..騎到120km左右時身體突然感到不適, 不僅起雞皮疙瘩還開始發冷🤢
感覺個人非常不妥..像是發燒了?明明第一圈感覺仍然很好…整個人開始乏力, 功率也提不上來...
最後連食慾都沒有了...是上岸後身體著涼了嗎? 還是游泳時的傷口發炎了? 完全不知道什麼情況...
最後幾十公里已經是可以滑行就滑行來讓自己休息一下...最終全程平均速度跌到至33.5km/h, 回T2時看見很少單車掛上架,
看來騎車排名應該不錯。不知道沒有出現狀況的話排名會否再上一些, 但現實沒有如果~因為後面更是痛苦的開始。
時間 5:20:42 (AV33.53km/h) 總排:14 分組排: 4
🔄 T2 轉換區
拿到轉換包後就坐在草地上休息一會, 看看身體有沒有好轉...
🏃♂️ 跑步賽段 - 42.195km
路跑賽道:
路跑需要完成一場馬拉松距離42.2km。賽道路段會分別2次環繞活水湖、跑到鷺鷥湖和馬亨亨大道。
最後會走出台東森林公園, 經過台東市中心、海濱步道到鐵花村的台東體育場內衝線。
原以為在T2休息一下狀況會有好轉, 但身體仍然持續不適...連第一公里都跑不完就已無法維持預期配速...
真的搞不懂身體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雖然完全沒有食慾, 但仍堅持按照計畫補充補給品。
賽前設定的4小時至4小時20分鐘完賽目標, 明明在訓練時維持這個配速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事😓
完成首圈約21公里後, 當下真的完全無法繼續跑了...腦中不斷浮現想要棄賽的念頭😓😓
身體彷彿在不斷催促我快點躺下休息...每跨出一步都在與意志力搏鬥...
但看著手錶顯示的剩餘時間, 轉念一想:就算改用步行...慢慢走也應該能在關門前抵達終點吧!?
最終都是堅持着不放棄, 慢慢邊行邊走下完成了這一場大鐵人比賽...
雖然沿途有不少人加油打氣, 特別在馬亨亨大道, 氣氛非常熱烈!(竟然有人在燒烤😂)
可是當時實在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感受這些歡樂氛圍...
時間 4:58:56 (平均心率才128bpm) 總排: 264 分組排: 19
▼完全在懷疑人生
▼這5個得來不易的信物一定會留着
終點區的設計充滿儀式感, 先進入體育場後再繞過大半圈跑道才能衝線。
我特別在場外多停留了一會, 好好調整表情管理才踏入體育場😅 (完賽照片的紀念價值都是很重要)
總時間: 12:07:38 總排: 45 分組排: 12
▼ 雖然跑步的表現很失望, 至少..完賽牌到手了!!
現在還不能回民宿休息...先到醫療站處理傷口, 手跟背部還在出血...都被罵不儘快去處理😅
之後再領取衣物轉換袋、完賽衣以及其他禮物後就衝去乘坐大會接駁巴士到森林公園領回單車和所有轉換袋。
回到民宿後又要將單車拆下放進單車箱, 再收拾所有行李才能休息😓 之前還想着回到體育場看煙火...但身體不行了...
而且明天一早還要趕到火車站乘搭台鐵到高雄。
▼ 除了完賽衣外, 賽後可以在場內不同攤位拎取禮品包, 包括完賽獎、漢堡包、有氣水、啤酒、奇異果等
▼ 完賽章直接上官圖
▼ 第二天才穿上完賽衣😂 休息了一晚已經精神許多了
▼ 回程又是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賽後檢討:
這次的成績既滿意又不完全滿意, 至少能平安完成賽事已值得慶幸, 每樣都這麼完滿人就不會懂得珍惜。
這場226公里的賽事讓我累積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特別是在跑步項目上, 明顯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清楚認知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 未來若能再次挑戰226公里, 相信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如果想不開再參加226的話😂😂😂)
賽後去看中醫經詢問後, 賽事中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熱衰竭的關係😐 可以休息一個星期讓自己身心都放鬆一下。
今次的經驗也包括預定台東住宿, 這幾天南北來回真的很累人....真的要及早預訂飯店了!
####隨着今年的賽事結束, Challenge Taiwan 2026 報名時間應該都差不多開放, 強烈建議先找飯店!!!!####
▼ 原本只是想購買一個小相框來收納完賽牌, 最後卻選擇了一個大相框😂
最後最後需要感謝場上每一位工作人員跟志工們!! 辛苦了!!
Challenge Taiwan 2026
大會宣佈了Challenge Taiwan 2026 將於4月23-26日舉行,
原本想再報一場113組別賽事, 因為226實在太煎熬, 氣氛雖很好但什麼感受不到...
可是這次完全進入不了報名頁面就滿額了😓
Challenge Family Championship 2026
6月中收到一封電郵, 獲得Challenge Family 斯洛伐克 2026 世錦賽的參賽名額。
就是前面排名的選手都不報名就輪到我了😅 但這個機會實屬非常難得!!
不過參賽地方很遠...要先到奧地利維也納 (香港沒有直航), 再轉車到斯洛伐克Šamorín...
有兩個星期考慮一下會否報名, 或者先報名留住機會🤔 (退費要付40歐的手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