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ANO 在上年秋季推出多一款競賽系列的公路車卡鞋RC-500
最近RC9 的BOA 導線器破了不能修,還未找到更合適自己腳型的品牌
剛好RC5 在做促銷便決定試試看,入手價為 HKD$795 (約 NTD$3,000)
男性版本顏色共有三款包括- 藍、黑、白 (注意藍色不是RC9的極光藍)
也有推出女性版本RC5W (鞋楦設計不同) 顏色包括- 白色、海軍藍
尺碼分別有:男性款 40-48;女性款 36-44
RC5 尺碼沒有半號可選,如果需要半號就要從RC7系列開始選擇
鞋型亦沒有區分普通版跟寬楦版。這比較接近普通版,闊腳用家要注意
RC系列的鞋型較扁,足背較低/ 瘦的用家穿起來會比較貼合;相反腳背較高的用家穿RP系列可能較舒適
先前穿RC9 普通版是43號,RC5 都是穿43號
# 腳型 (希臘腳,足背低/ 瘦,正常足弓。穿Sidi 鞋楦感到很窄,但不用穿到寬楦版型)
可惜店內黑色鞋款已經賣光,只好選擇白色
這雙鞋除了中底以外都是全白,弄髒跟變黃一定不能避免了
一雙約507g (尺碼43號包括鞋墊),重量不輸RC9
鞋面面料由複合材料 (網布/TPU環保塑料/合成皮革) 製成
物料偏向柔軟,前掌周圍有較大的網孔,改善通風和透氣性
RC5 鎖緊方式採用單顆BOA旋鈕+魔鬼氈
BOA 旋鈕規格為L6,只能用作單向鎖緊,旋鈕不能反方向轉來放鬆鋼線
如果騎行時因為足漲而需要微調時,就必須拔起旋钮先釋放鋼線再重新鎖上來調整
前掌位置使用魔鬼氈來固定迫緊
鞋舌採用環繞包覆設計,減去了傳統鞋款的鞋舌
使鞋子和腳之間的縫隙更小,更貼合腳部和提高舒適感
鞋杯外部有作加固,幫助穩定腳跟來保持平順的踩踏
背後印有一條細小的反光條,差點無視了
鞋口位置的填充有加厚
中底材質採用了碳纖維跟強化尼龍混合
剛度指數在Shimano中為8級 (RC9為最硬的12級,RC7為10級)
RC5 沿用了RC9 低堆疊的中底的技術
減少了一層外底不僅有效減輕車鞋的重量
也令鞋底與踏板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 有助於穩定踩踏並提高動力傳輸效率
RC9的堆疊高度為4.7mm / RC7為 8.8mm / RC5為 6.5mm
由於底板材料非全碳纖維,因此維持剛性便需要作補強
堆疊高度也會比RC9高一點
後鞋跟位置的止滑膠是一體式所以無法替換
卡踏扣片的鎖孔可以大幅調整前後 (11mm調整範圍 )
這都是我再購買Shimano 系列卡鞋的原因之一
因為我設定扣片都是退到很後,後移量比其他品牌可以推後多約5-10mm左右
鞋墊只有RC9跟 RP9 附有足弓貼片可更換,其他鞋款應該都是附送這款
由於表面的止滑性較差,足弓支撐也不適合自己。所以我都會換走原裝鞋墊
-----------------------------------
RC5 像是RC9 的簡化版本
同樣是使用低堆疊中底結構,環繞包覆的鞋舌,相近的鞋杯設計等。個人覺得外觀都很相似
當然RC9 有更多細節得到優化,最大差別在於包覆感/ 貼合性
鞋面的支撐性,雙BOA旋鈕鎖緊加上有足弓支撐的鞋墊等等的設計令到整體貼合性更好
#借鞋來拍
穿了一個多月,在室外和室內騎行的體驗都不錯的
鞋面物料較柔軟,舒適性跟通風性良好,最近在炎熱的天氣下外騎時都不覺得侷促
重量也算適中。BOA旋鈕可以很平均的鎖緊中足位置
可是魔鬼氈能拉緊的空間很少,我的前掌總會有一點點左右移動
鞋底硬度方面低功率的我覺得硬度還可以,未至於會感到會軟
只是在室內騎台抽車時會覺得想要硬一點的鞋底
再騎一段時間看看耐用性如何了
#魔鬼氈可拉緊的位置很少
最後有一樣缺點很明顯,就是每次穿鞋時都很煩
因為鞋舌多了一條彈力帶固定住了,令鞋開口變得很小,很難很難穿上
穿上後鞋舌都必定會起皺,要再整理一下鞋舌才可以鎖緊
(千萬千萬不要拿去作三鐵車鞋,特別是要上車後才穿鞋的)
#彈力帶
#穿上鞋後,鞋舌必定會捲起
留言列表